《飲茶與人體健康》 陳宗懋
編者按:
在紀念吳覺農(nóng)先生誕辰108周年的活動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國農(nóng)科院茶葉研究所所長陳宗懋教授應邀來京,就飲茶與人體健康的密切關系和時下人們關注的茶飲安全問題做了《茶與人體健康》的報告,報告受到與會人員的熱烈歡迎,應廣大讀者要求,本報特將報告刊登如下(略有刪節(jié))。
茶與健康的歷史回顧
茶葉最早的藥用記錄在公元前2780年。到了唐代(公元618年)茶葉由藥用轉為民飲。陸羽是我國第一部茶葉著作《茶經(jīng)》的作者。他寫有:“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陳藏器在《本草拾遺》中記述:“茗,苦、寒,破熱氣,除瘴氣,利大小腸,食宜熱,冷即聚痰。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不睡。”公元9世紀,茶由中國傳入日本和韓國,作藥用。公元17世紀茶葉傳入歐洲,最早進入荷蘭,1657年在倫敦出現(xiàn)。最早也在藥房中出售。可見茶一直是以藥用面目出現(xiàn)的。20世紀80年代時又興起茶與健康的研究高潮。1987年日本富田熏最早報道茶多酚可抑制癌細胞生長。
茶對人體的作用
目前世界各國專家的研究結果均表明茶與人體健康關系密切,具體作用如下:
1. 預防衰老
茶葉中的茶氨酸、茶多酚具有預防衰老、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功能。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中98%的分子氧可以通過電子傳遞而完全被還原成水,但其余的2%只是部分地還原形成超氧陰離子和過氧化氫,它們可以進一步轉變?yōu)榉磻愿鼜姷牧u基基團。這種活性分子可以通過對細胞的蛋白質、脂類和核酸的氧化而對組織產(chǎn)生直接的傷害。
人體的許多重要疾病,包括癌癥、心血管疾病、風濕性關節(jié)炎、高血脂、 神經(jīng)退化疾病都與過量自由基的形成有密切關系。
2. 提高人體免疫性
影響人體免疫力的主要系統(tǒng)是血液和腸道,而茶中富含物可有效提高血液中白血球數(shù)量、增加淋巴細胞數(shù)量和增加腸道中有益細菌如雙歧桿菌數(shù)量、減少腸道中有害細菌如大腸桿菌數(shù)量從而提高腸道中有益細菌的比例。特別是對于老年人和體質較差的人飲茶是非常必要的。
茶氨酸可以提高人體免疫性。在2003年“非典”發(fā)生期間美國哈佛大學發(fā)表一篇論文報道,茶氨酸可使人體的免疫性提高5倍。
3. 預防齲齒
茶多酚具殺齲齒細菌的作用;茶葉中的氟素可增強牙齒琺瑯質的堅固性;茶多酚可以抑制齲齒細菌分泌的葡糖轉移酶使得齲齒細菌不能黏附在牙齒表面。
美國、日本、韓國和中國都成功地在牙膏中加入茶多酚以提高其防齲能力。許多國家針對學齡前兒童和小學生,采取課間飲茶一小杯使齲齒率降低了50%。其中,日本提出“課間飲茶一小杯,齲齒減少一小半”的口號。
4. 茶葉降血脂、降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
飲茶是降血壓、降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良方。特別是如“普洱”的完全發(fā)酵茶效果更好。而對于減肥者來說,半發(fā)酵的“烏龍”則是佳選。茶飲可降低腦血栓發(fā)生的可能性,降低血液粘度,擴充血管。
1999年,香港陳振宇等有關專家研究證明,茶可以降低血脂,其機理不是降低膽固醇的合成,而是降低對食品中膽固醇和脂肪的吸收。
而且,飲茶可以減肥。連續(xù)服用綠茶提取物5到6個星期,可增加能量的消耗和脂肪的氧化。每天飲用烏龍茶15克可以促進人體脂肪的氧化和能量消耗。對于促進女性脂肪的氧化和能量消耗,烏龍茶比綠茶效果更佳。
在兒茶素對小鼠腦血栓的影響實驗中,服用綠茶提取物的小鼠心血管疾病指數(shù)明顯下降,而普洱茶對小鼠降低血脂的效果也十分顯著。
高血壓是人體動脈組粥樣硬化病變的主要致病因子,同時和心臟病有密切關系,也是冠心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茶葉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在高血壓形成過程中對血管緊張素ⅰ轉化酶具有抑制作用。
5. 防輻射
隨著個人電腦的普及,防輻射漸漸成了人們關心的問題。飲茶具有很好的防輻射效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日本受核彈攻擊后居民通過飲茶改善健康狀況,效果明顯。在珍寶島,中蘇沖突中的蘇聯(lián)戰(zhàn)俘身上,有茶葉濃縮物用以預防核輻射傷害。特別是癌癥病人在輻射治療后白血球數(shù)量會大幅度下降可用綠茶或茶提取物使白血球數(shù)量上升。
6. 茶葉抗癌活性
茶葉抗癌研究的四個階段,其中活體外實驗和活體內實驗均已完成,臨床實驗也已基本完成,而流行病學研究的結果尚有矛盾,東、西方出現(xiàn)很大差異。經(jīng)進一步調查發(fā)現(xiàn),在東方國家的結果很多是陽性的,如中國在口腔癌、胃癌;日本在胃癌、食道癌;韓國在肺癌上均獲陽性結果。但西方國家的結果有50%以上呈非顯著性差異。
東西方在流行病學結果上的差異可能與飲茶方式上的不同有關,從而引起人體內茶多酚的濃度動態(tài)不同。東方人每天飲茶時大多是連續(xù)性的。西方人每天飲茶卻是在固定的時間進行的。2002年日本報道對8522人進行為期10年的跟蹤調查,其中419人為癌癥病人。結果表明,每天飲茶10杯的女性可使癌癥發(fā)生延遲7.3年,男性為3.2年。對101例胃癌病人進行4年以上的跟蹤調查的結果表明,人體尿中“egc陽性”(反映茶消費)與胃癌發(fā)生呈負相關關系。1999年日本已將綠茶列為兩階段的癌癥預防計劃。第一階段針對一般人群,預防和延遲癌癥發(fā)生;第二階段將綠茶提取物和抗癌藥物混合使用以提高抗癌效果、減輕副作用。而且美國也已批準將綠茶作為預防癌癥的藥物在臨床應用。
在食道癌的發(fā)生與綠茶消費量的流行病學研究中,在上海對902位患者進行跟蹤調查,飲用綠茶的婦女,食道癌的發(fā)生率降低到一半。
茶葉的其他功效
飲茶可抗過敏、消炎、抑菌、抗病毒;具有預防關節(jié)炎發(fā)生、預防胃潰瘍、預防神經(jīng)退化性疾病、防治腎臟疾病的功效;同時可緩解工作壓力,舒緩神經(jīng),獲得良好睡眠質量。如今的茶葉提取物被應用于更廣泛的領域,例如添加在雞飼料中可降低雞蛋、雞肉的膽固醇含量。
1. 抗過敏
日本在櫻花季節(jié)有40-50%的人發(fā)生過敏癥茶多酚有很好的預防效果。主要是抑制人體中組胺的分泌。
2. 消炎抑菌抗病毒
對多種有害菌如痢疾細菌傷寒細菌等具強殺菌效果尤其是痢疾菌。對人體流感病毒有抑制效果,主要是阻止病毒黏附在人體細胞上。目前,美國、日本都在進行利用茶葉提取物預防流感的產(chǎn)品的研發(fā)。對愛滋病毒,美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其抑制效果優(yōu)于目前已開發(fā)的藥物,且無副作用。
3. 預防關節(jié)炎發(fā)生
茶多酚喂飼小鼠可降低關節(jié)炎的發(fā)生率。每天飲茶超過3杯的婦女,患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危險性明顯降低。
4. 防治腎臟疾病
茶多酚具有抗血凝、提高白血球數(shù)量、舒張腎血管流通量、增加腎小球過濾率的作用,有助于腎臟疾病的防治。
腎臟病都要用利尿劑,但大多利尿劑都可能引起低、高鉀血癥,而茶多酚可以克服這些缺點。茶多酚對抗原性腎炎有療效。茶多酚對慢性腎功能衰竭有改善功能。
5. 預防胃潰瘍
茶葉可以預防人體的消化道潰瘍。消化道潰瘍是由于人體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和胃黏膜的防御作用之間平衡失調所引起的。茶葉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對胃蛋白酶消化作用的抑制和對胃黏膜防御作用的增強兩方面均可發(fā)揮作用,還可以抑制胃酸的排出。但過濃的茶對有潰瘍的患者是不利的。
6. 預防神經(jīng)退化性疾病
老年性癡呆癥、帕金森氏癥是常見的神經(jīng)退化性疾病。茶氨酸產(chǎn)品已在日本、韓國上市,主要用于消除疲勞、消除咖啡堿的興奮作用、減少緊張度和預防癌癥等。茶葉中有效組分的開發(fā)利用目前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由綠茶的兒茶素和紅茶的茶黃素向它們的更高效的衍生物方向發(fā)展。
飲茶是安全的
我們應正確認識茶與健康的關系,廣告雖有夸張,但茶飲確實有益健康。消費者要對茶對人體健康的作用有正確定位,茶不是藥,其主要作用是預防疾病的發(fā)生。長期飲茶對健康有良好效果,對有些疾病有一定治療作用,應該養(yǎng)成日常的飲茶習慣。
飲茶是十分安全的。從農(nóng)藥殘留量和重金屬含量兩個方面提醒消費者,茶葉中的殘留濃度并不等于茶湯中殘留的濃度,茶葉中的農(nóng)藥殘留水平和人們飲茶時攝入的農(nóng)藥數(shù)量是不同的概念。
飲茶時人們只飲用茶湯,而不會去吃茶葉的殘渣。沖浸出量才是真正關乎人體健康的。它決定于農(nóng)藥在水中的溶解度。水溶解度愈高的農(nóng)藥,在泡茶時進入茶湯中的比率也愈高。水中溶解度低的農(nóng)藥(如滴滴涕、三氯殺螨醇、擬除蟲菊酯類農(nóng)藥)在泡茶時浸入茶湯的比率一般只有1%左右。例如茶葉中有1毫克/千克殘留的菊酯類農(nóng)藥在泡茶時浸入茶湯中的量只有0.01毫克(即10微克),也就是說1千克茶葉在泡茶時進入茶湯中的量只有10微克。
按照新國家標準(已經(jīng)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降低),日常茶飲所含的鉛遠小于飲用水中的含量。而氟在水中屬易溶物質,粗老葉中氟含量相對較高,所以陳教授和有關專家也呼吁,生產(chǎn)原料盡量避免選取粗老茶葉。
1995年,原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王家揚提出“茶為國飲”的建議,去年全國政協(xié)委員劉楓同志在全國政協(xié)會上再次提出“茶為國飲”的提案。目前,杭州市政府提出“茶為國飲、杭為茶都”的設想的實現(xiàn),對提高人體健康、發(fā)展經(jīng)濟、提高農(nóng)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
在世界相關記載中:
日本:提倡全民飲茶,每天飲1小杯綠茶可預防和延遲癌癥的發(fā)生。
韓國:提倡國民飲茶,提高身體素質。
英國:為了您的健康,請每天喝4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