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經(jīng)七之事》中有幾則故事,言茶之用,實已將茶作載體,傳情達意。如吳王孫皓“密賜茶以代酒”,表達上對下的格外關(guān)照;陸納以茶果待客并視為“素業(yè)”,表現(xiàn)為官清廉;王微《雜詩》訴相思之苦;南齊世祖武皇帝的遺詔以茶果為祭、不用牲靈,是以儉教育后人,恐奢侈喪國。
唐人用茶傳情達意有如下數(shù)端:
①酬客:酒不常有,而茶事易為,無論是王公朝士、凡夫俗子、僧人道士,貴客臨門,煎茶相待,不破費而已盡主人之誼。就連大唐天子招待外國使臣也是茶飲,借茶傳情,以和四夷;
②贈友:唐人“謝某某寄茶”的詩很多,可見當時茶是珍貴禮品。謝人贈金太俗,不好入詩;茶乃廉品、雅品,寫入詩中可見友情之純潔深厚;
③賜茶:上級待下級以“賜茶”方式聯(lián)絡(luò)感情。賜茶之舉見于唐史較多,是大唐天子習慣采用的“籠絡(luò)手段”。“清明宴”是集體賜茶的方式,一年一度,儀規(guī)莊重;
④茶會:僧人、文人喜辦茶會,朋友相聚,品茗唱和,所謂風流際會,樂此不疲;?⑤茶祭:如以茶祀天祭祖,佛寺茶供養(yǎng),都為傳達生者對死者、凡人對神佛的感情,或緬懷,或祈福,希望以茶溝通;
⑥茶禪:佛門以茶“斗機鋒”,如福州長慶慧棱禪師,人問“如何暗來底事?”他答“吃茶去”。人問“從上宗乘,如何舉揚?”他答“今日未吃茶”。趙州和尚的口頭禪是“吃茶去”,意即“你自己去悟吧”,促其“頓悟”。茶禪很深奧,旨在引導僧人進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界。不靠明師耳提面命,憑自己的直覺感悟去參透佛理,見性成佛,此謂禪境,或茶的“禪境”,禪的“茶境”。作為茶的傳情達意,此為最高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