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理上,普洱茶后發(fā)酵的化學作用,就是茶葉內部多酚類化合物的氧化作用。這種氧化過程,會有三種作用情況:一是自動氧化作用;二是酶性氧化作用;三是曲菌氧化作用。雖然這三種氧化的功效,會破壞多酚類化合物,使滋味變淡,色澤轉暗,但是這三種氧化作用過程是直接影響普洱茶的陳化速度、茶型外觀以及色澤品味的主要因素。
在陳化歷程中,氧化過程最慢的,是自動氧化作用;其次為酶性氧化作用;氧化過程最快速的,是曲菌氧化作用。根據初步了解,普洱茶后發(fā)酵情形只有兩種:一是自動氧化和酶性氧化作用,兩者混合進行;另一是自動、酶性及曲菌氧化作用,三者混合進行。前者的后發(fā)酵過程,我們叫它為干倉后發(fā)酵;后者的后發(fā)酵過程,稱為濕倉后發(fā)酵。
根據一般知識,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者,容易造成曲菌的生長。這種會促進產生曲菌的環(huán)境,我們就叫它為濕倉;相反的,如果因為空氣過于干燥,曲菌無法產生的環(huán)境,稱它為干倉。濕倉后發(fā)酵就是有曲菌氧化的后發(fā)酵,所以濕倉后發(fā)酵,能促進普洱茶快速地陳化。
干倉后發(fā)酵的自動氧化和酶性氧化,屬普洱茶內部成分的變化。但茶葉經高溫蒸過或貯放了段時間后,酵素會失去催化功能,所以大部分的普洱茶干倉后發(fā)酵,只是自動氧化過程。濕倉后發(fā)酵,除了干倉后發(fā)酵的作用外,增加了外在曲菌氧化作用。曲菌的催促氧化,是曲菌寄生在茶葉上,對茶葉纖維的破壞性很強,因而破壞了茶葉的組織,并且也會留下霉菌的殘留物,影響茶葉成分極大。
濕倉的后發(fā)酵已經大大破壞及改變了茶葉原有的本質,干倉的后發(fā)酵,對普洱茶本質真性的保存就理想多了。所以干倉貯放最適合普洱茶陳化的需要,是屬于自然陳化過程。茶之味清,而性易移。藏法喜溫燥而惡冷濕,喜青涼而惡蒸郁,喜清獨而忌香臭。
干倉后發(fā)酵,也稱之為自然陳化普洱茶。濕倉后發(fā)酵,通常稱之為霉變陳化普洱茶。形成濕倉茶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商人為了使新鮮的普洱生茶能及早飲用,而立即銷售獲利。一般在市面上看到的濕倉茶,絕大多數是由生茶形成的,極少看到有熟茶的濕倉茶。所以做成熟茶的原因,也就是為了能夠提前飲用,馬上出售,與濕倉茶的目的相同。近來有一些普洱茶品,是做成輕度發(fā)酵熟茶而后再加以濕倉陳化,其茶性的確比較接近真性特色。本內容來自《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