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道是萬物之母,一切萬物,都有來自的根由,無論是中國茶、普洱茶、日本茶、韓國茶、世界茶,都是萬物之一,都是從天地之道生出來的,怎么可能沒有道?從形而下的器物層面來講,所謂某種茶道,就是以某種茶為中心的人類生活方式,包括以這種茶為中心展開的一定人群內(nèi)的生產(chǎn)、貿(mào)易、消費以及包括設計、描述、沖泡、品飲在內(nèi)的各種生活藝術活動。
多年前參與編撰《云南茶典》,撰寫“普洱茶道”這個詞條,撓頭不已。到底什么是普洱茶道啊?沒人說過,只好自己編造。要編造,總得有個參考。一參考,才發(fā)現(xiàn)最早被明確描述的只有所謂的日本茶道,就是千利休所謂的“和靜清寂”。之后,才有了所謂的韓國茶道,那是對千利休的模仿,依然是四個漢字,怎么看都有步人后塵之嫌。之后,才有了所謂的中國茶道,依然是對千利休的模仿,依舊是四個漢字。只是,我們模仿的熱情似乎很高,數(shù)位德高望重的中國茶專家,一口氣提出了四、五種說法之多,結果,沒有一種說法得到公認,也就沒有了可以明確描述的中國茶道。既然對中國茶道的描述都如此草率,憑我一個小編,又怎么可能弄出一個能讓大家耳熟能詳,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普洱茶道”呢?于是,也就抓抓腦袋,隨意弄出四個漢字,胡亂敷衍解釋一通了事。弄完了,有點不好意思,擔心別人跟著我胡說八道,那就罪莫大焉。幸好,擔心是多余的。這么多年過去了,沒人跟著我胡說八道,甚至連我自己,不去翻那本《云南茶典》,都想不起自己當時提出的那個“普洱茶道”了。
沒法明確描述“普洱茶道”,但能說普洱茶沒有“道”嗎?顯然不能。何故?道是什么?從形而上的哲學上講,道是萬物之始,是無,是空,是原在,是孕育出萬物的那個根源。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圣經(jīng)》開始的第一句話就說:“太初有道。”正是有了道,才有了上帝,才有了上帝創(chuàng)造的一切,而上帝創(chuàng)造的一切萬物之中,都隱藏著那個太初之道。正所謂道是萬物之母,一切萬物,都有來自的根由,無論是中國茶、普洱茶、日本茶、韓國茶、世界茶,都是萬物之一,都是從天地之道生出來的,怎么可能沒有道?從形而下的器物層面來講,所謂某種茶道,就是以某種茶為中心的人類生活方式,包括以這種茶為中心展開的一定人群內(nèi)的生產(chǎn)、貿(mào)易、消費以及包括設計、描述、沖泡、品飲在內(nèi)的各種生活藝術活動。
明白了以上兩點,就明白了普洱茶中有道,不僅有道,而且有大道。
普洱茶中有道,有大道,但能說清,特別是用簡單的幾個字說清嗎?答曰:不能。何故?天下論道的老祖宗老子不是早就說了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若能說清楚,那就不是了。所以,別以為岡倉天心有多么了不得,別以為什么“和靜清寂”就是真正的日本茶道。真那樣以為了,那就是跟著他犯糊涂。而岡倉天心是不犯糊涂的。因為他心里明白,自己在胡扯。他胡扯出整部《茶之道》,其實是茶翁之意不在茶。他的意在哪里?為受西方文明壓制侵蝕的東方文明抱不平。
既然普洱茶道說不清,我就不會告訴你普洱茶道是什么。不過,別以為我笨,我偷懶,說不出什么是普洱茶道。如果你實在想聽,我就和你說說什么是普洱茶道。不過,事先得聲明,那不是我說的,而是一位名叫鄧艷波的普洱茶高手說的。
他說:“所有茶中,普洱茶最有道,有大道。太初有道,道生萬物,也生了普洱茶,普洱茶的原料,是曬青毛料,其中有道,道法自然之道,這個自然之道,就是陽光,萎凋曬青,就是道法自然;道生一,這個一,就是生普,屬陽,屬男;一生二,這個二,就是熟普,屬陰,屬女。熟普是從生普生出來的,就像陰生于陽,女生于男,就像上帝先創(chuàng)造了亞當,為了不讓亞當寂寞,又從亞當身上取出一根肋骨創(chuàng)造了夏娃;一次性渥堆制成的熟普,是快生,人為雕琢,不是上品,生普長期陳放變成的熟普,道法自然,才能算上品熟普;生普者,品性柔和甘甜,少生味,有熟韻,方算上品生普;熟普者,柔滑陳味中有生香,雖經(jīng)年,而原初香氣不減者,方能算上品。生中無熟,熟中無生者,無論生普、熟普,都只能算中下品,上品普洱,必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相和,活色生香……”
得了,不扯了??傊?,在鄧艷波老兄口中,只有普洱茶道才集中而完美的詮釋了茶之道,什么日本茶道,韓國茶道,其它的什么茶道,全是扯淡。不過,竊以為,鄧老兄雖說得精彩,但也不可盡信。何故?還是那句老話:“道可道,非常道……”
普洱茶中無疑有道,有大道,可那個道,不是用來說的。說多了,便是言筌。道之所以為道,是因為無論你說與不說,它就在著。它雖是無,是空,但卻可以用心觸摸。觸摸到了,感受到了,就有受用,身體受用、精神受用,還淘出了中國人的性情,而更多的受用是什么?答案還是一句老話:“吃茶去!”
文/雜花生樹